天气预报:

年度报告

2017年度工作总结及2018年度工作要点

时间:2017-12-29

一、2017年工作总结

2017年,根据市科协对学会的工作要求,我会在理事会的领导下,广大会员的支持下,在组织建设、学术交流、科学普及、对外合作与交流等方面开展了多项工作,完成了年初制订的年度工作目标。

(一)筹备第六届理事会的换届工作,为新一届理事会打下良好工作基础。

我会第六届理事会任期即将结束,按照市科协、市民政局有关要求,已着手筹备第六届理事会换届、第七届理事会选举工作,工作方案已发往现任理事会成员单位征求意见,尽快召开理事会商定理事会单位组成、副理事长人选、秘书长专职、新一届理事会工作思路和重点、加强党建和监事会工作等有关事项,新一届理事会预期在经理学术、治理结构和治理方式改革、会员发展和服务、科普教育、对外合作等方面取得积极进展。

(二)继续开展青年学术演讲比赛,积极发挥青年人才学术交流平台作用。

积极落实市科协《促进青年科技人才成长计划》,积极发挥首都环保青年科技人才学术交流平台的作用,我会与市环保局团委联合举办了主题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第十六届环保青年学术演讲比赛。来自10个会员单位的22名优秀青年才俊参加了比赛,他们用精彩的语言、生动的事例诠释环保工作、宣扬环保成果。激烈角逐最终决选出一等奖3人、二等奖6人、三等奖9人,排名前三的潘锦秀、尹玮、卢靖宇等3人进入市级决赛,均获得优胜奖。

青年学术演讲比赛为我会传统品牌,汇集了一批奋战在科研一线并取得佳绩的青年人才,他们积极参加我会组织的学术交流、科普教育、对外合作等活动,这个平台让年轻人走出自己的一寸天地,在活动中增进了解、积极合作,受益面逐年扩大,成为招募新会员的一个途径,也是继续实施青年人才托举计划的选才窗口。今年8月,我会会员、“第十五届环保青年学术演讲比赛”一等奖获得者、市环境影响评价评估中心的田昕竹同志,接受了科协频道田文副主席的访谈,向大众展现了新一代环保工作者的良好风貌,宣传环境保护正能量,让更多的人对环保工作者有了新的认识,加深了对环保工作的了解和理解,取得了较好的影响力,对进一步扩大“北京青年学术演讲比赛”影响力起到了很好的传播效果。

(三)借助华北五省市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进一步增进京津冀区域环保的交流与合作。

在今年我市科技学术月活动中,我会承办的“华北五省市(区)环境科学学会第二十届学术年会”为开幕式主场活动的重要分论坛之一。本届年会主题为“创新驱动助推绿色发展”,突出“创新”、“绿色”的主旋律,同时紧扣北京“科技创新中心”的新定位,来自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内蒙古等华北五省市环境科技工作者60余人参加了年会。

年会共收到论文近200篇,内容涉及大气污染防治、水污染防治、生态保护与建设、固废与土壤污染控制、噪声污染防治、环境管理、环境监测、环境信息管理等多个领域,涌现出了一批对环境管理与实践具有参考价值的优秀论文,评选出一等奖优秀论文29篇,二等奖41篇,三等奖50篇,其中9位优秀论文作者受邀做了大会主题演讲。

举办五省市区环境学术年会持续至今已有30余年,各学会已建立起良好的互动与协作联盟关系,两年一届的年会更为五地科技工作者提供了良好而持续的交流与合作机会。我会希望在环境科研领域,尤其是在促进区域协同发展方面将起到更为积极的引领作用。

值得一提的是,市科协“北京青年优秀科技论文”评选活动的时间跨度刚好与五省市学术年会吻合,我会充分整合两项活动资源,形成了一个尤其面向青年科技工作者展示科研成果、脱颖而出的重要途径,今年我会从征集的80余篇论文中,向“第十四届北京青年优秀科技论文”评选活动推荐了8篇发表在国内外核心刊物上的优秀论文。经专家评审,其中4篇论文获奖:一等奖1篇、二等奖1篇及三等奖2篇。

(四)开展多形式多渠道的合作和交流,努力扩大学会综合协调影响力

我会作为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常务理事单位,姜林理事长出席了第八届理事会第四次常务理事会(扩大)会议,围绕“创新驱动助推绿色发展”主题,探讨了在环保科技创新在推动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解决污染治理难题的进程,如何发挥首都科技和人才优势的重要作用积极建言献策。同时,常丽春秘书长参加了全国环境科学学会秘书长工作交流会上,探讨和交流了学会发展和管理工作经验,期待我会在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中发挥积极作用。

在科技学术月中,我会与市环科院水环境与水资源保护研究所联合举办了京津冀河湖健康与水环境管理高级论坛,会议邀请来自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北京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的专家学者,围绕京津冀区域的河湖健康与水环境管理,从多个维度报告了最新科研成果,针对当前治理黑臭水体的社会热点问题,就如何维护治理成果、进而实现区域性河湖达到健康状态,积极出谋献策。

在进入今冬采暖季的第二天,我会与天合科技成果转化促进中心在中国科技会堂联合举办了2017年产业前沿技术大讲堂第八期活动,主题为“雾霾监测治理技术及在京津冀产业应用示范”,我会彭应登研究员担任主讲嘉宾。本期活动致力于为在雾霾监测治理技术蓝海领域中拼搏探索的创新创业者、寻找机会的投资者、面临困惑迷茫的局内人士、跃跃欲试的行业拓荒者以及政府产业部门的规划推动者提供前瞻性指引。这也是我会对专业领域内产业前沿技术从技术到商品再到市场的全路径探索的一次有益尝试。

同时,应绿色未来环境基金会邀请,参与了主题为“节能减排”的《青少年生态大讲堂》视频录制,我会刘敬奇博士、彭应登研究员担任主讲嘉宾,为中小学生门精心设计了内容丰富、形式活泼的交互式课堂教学,视频录像将在优酷、搜狐、奇艺、乐视等网络平台播放推广。

我会还参加了由市科协和河北省科协共同组织的“首都科技工作者助力河北创新发展”行动涞水专场对接洽谈会,积极大会学会学术科研优势,为涞水旅游规划和环境保护提供专业建议,为下一步开展经理学术方面的工作打下基础。并向天合科技成果转化促进中心推荐了2名专家,对有关项目进行了评审。

(五) 总结经验,分析问题,通过加强组织建设提升服务能力。

目前学会拥有单位会员49个,个人会员65人,专业领域涉及大气污染防治、水污染防治、噪声控制、固废处置与利用、土壤修复、生态保护与建设、环境规划等多个领域,尽管规模不大,学术优势明显,是我会持续发展的基础和保障。与上年相比,我会在青少年科技教育、科技传播等方面取得了新进展。11月初,组织会员单位申报市科协专项经费资助的6个项目,尤其倾向于会员中的青年科技工作者,为他们的成长创造有利条件。

受秘书处设置所限,除完成学会日常工作外,在不少工作领域大多浅尝就止,传统品牌活动需要升级改造,拓展新的工作领域急需专职人员。根据学会深化改革有关要求,我会要在加强党建工作、推行秘书长专职化、探索会员分级管理新模式、拓展服务会员的渠道与手段等方面积极改革,努力增强学会对会员的凝聚力,针对不同类型会员开展形式多样的会员活动,不断发展和壮大学会力量,切实提升学会服务能力。

二、2018年工作要点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我会将认真学习并秉承“十九大”的精神,结合我市及京津冀区域环境特点,在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指引下,充分发挥我会在构建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参与的环境治理体系的积极作用,践行“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为建设美丽中国之美丽首都贡献力量。

2018年主要工作思路是:按照市科协关于学会深化改革要求,抓住新一届理事会成立的契机,加强党建工作和自身建设,落实秘书长专职化工作要求,实行会员分级管理,为广大会员提供贴心服务;整合优化发展环境,挖掘品牌活动优势,为青年人才成长谋划发展空间;突出学会专业属性和专家优势,建立服务于创新和市场需求的专业委员会和工作委员会,积极发挥科技社团第三方作用;结合社会关注点,加强区域合作与交流,实施符合新时期特点的科普传播和环境教育,将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落到实处,为建设美丽中国之美丽首都做出新贡献。具体工作计划和重点项目简述如下:

依托市科协专项资助,发掘传统品牌活动优势,支持青年人才健康成长。我会按年度从市科协申请专业学术活动、青年人才托举项目以及公益活动的专项资助,部分活动已成为我会的优秀学术活动品牌,为学会的发展做出了贡献。随着环境形势的变化和社会的发展,这些品牌需要注入时代特征,进行升级改造,我会将会同市环保局团委、市环保宣传中心及其他社会团体,将诸如环保青年学术演讲类的活动整合到影响力更大、受众面更广的系列活动,由青年工作部牵头,从青年学术论坛、青年志愿者行动等各种活动中选拔佼佼者,建立青年人才储备库,为青年人才成长创造有利条件。

结合社会热点,开展黑臭水体治理的公众参与系列活动,落实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城市黑臭水体是百姓反映强烈的水环境问题。2017年底前,我市将完成对排查出141条段黑臭水体的治理任务,提前达到国家考核要求。国家有关部门特别强调了整个过程注重百姓的监督作用,这正是向公众(尤其中小学生)实施水环境教育的良好时机。我会设计了主题为:“黑臭水体治理的公众参与实践---美丽北京之乐水行”的系列活动,引导公众(尤其中小学生)通过对治理过程和成效的了解,转而积极思考如何自觉维护治理成果,目前第一笔15万启动资金已经到位。在积极探索和推动环境教育和环境治理公众参与有效模式的同时,将生态文明素养观的逐步养成落到实处。

发挥专业优势和社团作用,探索推进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新领域,成为推动土壤治理与修复产业发展中领军团队。环保部就加快推进和规范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提出了16条实施意见,指出省级环境保护部门可委托专业机构对第三方治理单位的污染治理效果进行评估。我会具有多个领域专业技术优势,切实发挥行业组织作用,积极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和做法,研究和制定评估标准,开展相关业务培训和案例分析,组织开展技术咨询、绩效评估等,建立健全行业自律机制,提高行业整体素质。

需要指出的是,面对土壤污染的严峻局面,国务院去年印发了“土十条”,提出了十个方面“硬任务”,土壤治理与修复在提供第三方治理服务中显得艰巨。国家鼓励社会机构参与土壤环境监测评估等活动,对规范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从业单位和人员管理提出了相应要求,我会在此领域科研和技术专家大咖云集,在初步形成的国家土壤修复行业市场格局中,以北京建工修复为代表的国有企业拿下了北京地区的主要大型项目,以北京高能时代、杭州大地环保为主的民营修复企业则分食长三角等地的中小型项目,其中北京建工修复、北京高能时代均为我会副理事长单位。新一届理事会筹划拟建土壤评估与修复专业委员会和土壤治理与修复企业联盟工作委员会,期待在推动治理与修复产业大发展中一展身手。

整合会员和协作单位资源,建立与环境管理和社会需求相匹配的专家智库,提高环境服务综合能力。我会的单位会员科研、技术实力雄厚,协作单位拥有良好社会和活动资源,随着环境管理需求的不断升级,人类社会步入生态文明建设轨道,环境科学的社会学科属性凸显出来,无论是科技成果的评价推广,环境污染的第三方治理,环境教育的更新换代,科普宣传的与时俱进,都需要构建一个符合实际需求,运行高效、掷地有声的专家智库,尤其作为环境治理体系中四方代表之一的拥有专业技术优势的科技社团,更应在将北京建成全国科技创新中心的进程中,抓住机遇,整合优势资源,搭建政府与社会团体之间,京津冀区域之间,社会团体相互之间,社会团体与企业、公众之间多层次、多渠道的立体交互平台,提供更广泛的优质综合性环境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