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预报:

工作动态

新春相聚谋发展 建言首都社会治理体系建设 ——北京环境科学学会成功举办2022年首都科技工作者沙龙

时间:2023-01-19

为落实党的二十大提出的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的理念,助力持续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受北京市科协委托,北京环境科学学会会同北京科技社团服务中心于2023年1月18日成功举办了主题为“生态环境领域科技工作者参与首都社会治理体系建设”的沙龙活动。

本次沙龙邀请了我会在北京市人才高地建设中发现和选拔出来的优秀青年人才代表及部分专家,围绕美丽中国建设、绿色低碳发展、国家环境管理政策研究等方面开展交流活动。10位与会者分别来自政府有关管理部门、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结合各自所在的管理或研究领域取得的成果以及工作进展进行了交流,从不同专业方向和管理领域为首都环境治理体系建设建言献策。

尹心安 北京师范大学环境学院教授(国家“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获得者),做了题目为《北京市中小河流生态功能提升》的专题汇报,分析了北京市中小河流当前的生态状况以及面临的主要问题,探讨了国内外中小河流生态功能提升的主要措施,遴选了适合北京市的主要技术和方法。

黄玉虎 北京市生态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入选北京市科协2018~2020年度青年人才托举工程),做了题目为《建筑垃圾装卸运扬尘污染特征及防治措施》的专题汇报,分析扬尘源管理现状及存在问题,提出建筑垃圾装卸运扬尘污染是当前扬尘源监管重点和难点,给出了相应的防治措施。

吴铁 生态环境部环境工程评估中心正高级工程师(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最佳可行技术专家,国家排污许可专家),做了题为《关于碳排放许可管理制度的思考》的专题汇报,针对研究过程中发现碳排放与排污许可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制度设计问题,提出“四个协同”、“基于减污降碳协同的排污许可制度设计思路”、“建设两法两库”等方面的建议。

马鸿志 北京科技大学能源与环境工程学院教授(第3届中国环境科学学会青年科学家奖优秀奖获得者),做了题为《垃圾分类背景下的厨余垃圾资源化处理》的专题汇报,针对研究过程发现的垃圾分类后厨余垃圾产量增大,现有处理设施和能力不足,提出要加强科学研究,开展国际合作,发挥政府、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等多方面合力,做好厨余垃圾的处理工作。

张雪雨 北京市环境影响评价评估中心高级工程师(入选北京市科协2021~2023年度青年人才托举工程),做了题目为《北京市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三线一单”)制度体系》的专题汇报,介绍了北京市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制度体系建设情况、应用实践及存在问题,提出进一步拓展深化本市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成果,服务生态环境精细化管理和生态环境综合决策等建议。

宋  丹 北京市应对气候变化管理事务中心副研究员(入选北京市科协2022~2024年度青年人才托举工程),做了题为《双碳背景下生态环境治理》专题报告,分析了当前碳减排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提升碳汇能力、加强全生命周期管理等方面建议。

籍龙杰 北京建工环境修复股份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第24届北京优秀青年工程师获得者),做了题为《“双碳背景下污染场地修复策略与技术前景》的专题汇报,介绍了双碳背景下为实现将低碳目标贯彻污染场地修复过程未来针对性的措施和技术主要包括:技术装备的低碳运行、使用人工智能修复装备、碳排放智能监测计算等。

胡冬梅 华北电力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副教授(第22届北京青年学术演讲大赛二等奖获得者),做了题为《我爱祖国的蓝天》的专题汇报,针对大气污染面临的PM2.5和O3协同防控全民共治格局建设需求,从环境科普和生态环境健康素养提升角度出发,提出编写出版科普书籍、中小学生蓝天认知理论与实践科普模式和服务政府管理新媒体科普栏目定制模式,基于新媒体科普助力蓝天保卫战。

李晋鹏 交通运输部水运科学研究院副研究员(第15届北京青年优秀科技论文获奖者),做了题为《内河航道工程生态建设研究进展》的专题汇报,针对2022年大运河京冀段62公里实现互联互通及大运河黄河以北实现全线通水情况,建议在航道建设和维护过程中积极参考国内外生态航道建设的理念,京津冀尽快联合开展大运河黄河以北复航水环境、水生态保护相关前期研究工作。

邱  昀  北京市生态环境监测中心工程师(入选北京市科协2021~2023年度青年人才托举工程),做了题为《裸地遥感监测与应用》的专题汇报,建议利用大数据技术,先进的信息化手段,结合多源数据开展大数据综合分析,以期更好的利用数据为科学决策、精准监管提供更加科学、高效的技术服务。

 

北京科技社团服务中心张建国老师参加了沙龙交流并介绍了市科协在支持北京市创建高水平人才高地建设的工作思路和具体举措,肯定了我会在助力青年会员成长所做的努力和工作成效,感谢专家和青年人才们提出的建设性意见。孙进秘书长主持了沙龙活动,期待有更多青年会员积极投身首都社会治理体系建设,为北京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贡献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