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预报:

精彩纷呈

走进大峪中学,和孩子们一起发现 《地下水,原来你是这样的》

时间:2022-03-23
在世界水日、中国水周推出一节水资源保护课程,是北京市生态环境保护宣传中心多年来坚持做好生态环境教育进课堂工作的系列课程之一。学会秘书长孙进再次有幸应邀走进学校,为孩子们带去一节关于了解和认识地下水资源的一小时课程。

“珍惜地下水,珍视隐藏的资源”是2022年世界水日主题(Groundwater-Making the Invisible Visible),“中国水周”结合国情确定了“推进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 复苏河湖生态环境”的宣传主题。这是继自1998年关注地下水资源状况(主题为“地下水 — 无形的资源”Groundwater — the Invisible Resource)以来,再一次将全世界的目光聚焦在地下水上。

地下水缘何受到这样的焦点关注呢?孙进老师带着这样的焦点关注视角,和大峪中学初一的同学们去了解地下水知识,了解北京的地下水资源情况,了解地下水对人类生存、对北京市可持续发展起到的重要作用。

原来地下水是大自然赐予人类的宝藏。众所周知,地球71%表面被海洋覆盖,虽然储水量很丰富,可用的是其中占比不到3%的淡水资源。淡水中将近70%被固定在南极和格陵兰的冰层中,因而易于为人类开发利用只有30%,而其中的29%被大自然这位伟大的造物主隐藏在地面以下。在干旱半干旱地区的人们,常常将地下水作为主要供水水源。全球范围内依赖着地下水进行饮用和灌溉的人数很惊人,超过了20亿,或许还会增加。北京便是一座严重依赖地下水发展的城市,连续5年遭遇干旱后的2004年地下水在全市供水总量中的比重高达77%,地下水对于北京人是至亲般的存在。

孙进老师便从跟地下水认个亲开始,分为“地下水,人类的至亲?”、“地下水,北京这份家底厚吗?”以及“地下水,要如何来爱?”三个部分,以门头沟永定镇网红取水点——不老泉以例,带来孩子们初识地下水,了解地下水的特点,解析人们喜爱来自地下的泉水的缘由,分析了由于过度依赖地下水而出现的地下水超采问题,以及造成的地面沉降、海水入侵、岩溶塌陷、水体污染等严重影响。

同时以北京为例,介绍了国家和北京为保护地下水所做的种种努力,如实施南水北调工程、科学规划用水、实行水资源综合调度和管理、给永定河和潮白河等大型河流补水等等,并已取得了显著成效。最后,还结合新闻媒体多年来对“背水”大军报道中透出的喜与忧提出了5个讨论话题,给大峪中学的同学们留下了进一步探究的小课题;并建议同学们去不老泉做实地探访,带着新学到的知识给常常去不老泉打水的市民们做个认知升级的科普宣传。

课程中,孙进老师与同学们积极互动,同学们纷纷表示,了解了地下水不少的新知识,原来地下水对北京实在太重要了,今后一定用实际行动加入节约用水行列,多去大自然中、社会大环境中学习和调查,为守护绿水青山做出自己的贡献。大峪中学校长曹彦彦、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终身学习与可持续发展教育研究所副所长王巧玲全程和同学们在一起,并称赞以门头沟不老泉这样的实例为线索进行课程设计与讲解方式,特地留下了课程课件以转交有关学科的老师做进一步跟进。

整个活动,不仅有北京市生态环境保护宣传中心主任张立新和门头沟生态环境局局长冷飞向大峪中学赠送书籍《初识北京的自然与生态环境》环节,还有大峪中学合唱团的孩子们带来的《山居秋暝》聆听时刻,以及教育领域专家王巧玲博士关于推进生态文明教育课程专业化、多样化的倡导讲话。

与会者对大峪中学在曹彦彦校长领导下,以“山谷教育”理念为特色的办学成效表示了由衷的敬意和赞赏,曹彦彦校长表达了对市区两级生态环境管理部门为学生带来了生态环境教育读物以及精彩的水资源保护课程表示感谢,并希望以此契机进一步将生态环保知识和理念渗透到平时的教学活动中,让校园处处开满绿色的生态环保之花。


 

据了解,“生态环境教育进课堂”是北京市生态环境保护宣传中心一直以来面向首都少年儿童持续开展的一项环境教育活动。北京市生态环境保护宣传中心将充分结合《初识北京的自然与生态环境》内容,联合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北京环境科学学会等更多的社会力量设计开发形式多样的生态环境教育课程并推送到校园,全面提升少年儿童的生态环保素养,以“小手”拉动“大手”,带动更多的家庭,更多的社会公众养成绿色低碳、简约适度的生活习惯,推动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的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