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度报告
2022年度工作总结及2023年度工作要点
北京环境科学学会
2022年度工作总结和2023年度工作要点
一、2022年工作总结
进入“十四五”发展期,我会以“创建北京市一流学会”为目标,并按照北京市科协年初党建工作会议对科协事业的“1234”工作布局规划:即着力加强科技工作者思想政治引领;着力强化组织、人才两大支撑;着力做强学术科创、科学传播、决策咨询三大主业;聚焦世界科技前沿、经济主战场、重大战略需求、人民生命健康,着力打造“四个面向”的北京篇章,主动融入首都发展大局,跟进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的“大学术、大传播、大人才、大智库”体系建设,谋求高质量发展,各项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受到北京市科协第十次代表大会通报表扬,成为为数不多的双优单位,由此跨入了北京市科协系统一流工作水平队列。现将2022年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加强党建业务融合,为学会发展提供政治保证
牢固树立“党建强、事业强”理念,党建小组全体成员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党的二十大精神,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研讨班上、统战工作会议上等重要讲话要求,积极参加市科协组织的理论学习,组织了开展党建工作小组学习10次,不断提升政治素养和理论素养。面对学会发展中遇到的重大事项,党建小组审慎研究并科学决策,指导秘书处在新发展格局中把握机会,推动在北京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中干出实绩。
作为生态环境领域社会组织,坚持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服务于首都生态环境质量改善。我会充分认识和把握党建与业务的关系,将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有机统一起来,就新形势下发挥行业组织桥梁和纽带作用、打造有影响力的学术及科普品牌活动、增强创新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一是倡导学术共同体建设,谋求高水平学术交流与合作;二是积极参与社会治理体系建设,突出青年人才举荐和培养;三是深入开展科学普及,为提升全民科学素养积极作为。2022年再次被评为北京市科协党建工作推优单位。
(二)加强学术交流,着力打造高水平品牌活动
我会始终紧紧抓住学术能力建设的关键,以培育和激发科技工作者创新创造力为主要着力点,充分发挥分支机构作用,举办高质量有特色有影响力的学术活动。
由青年工作委员会牵头,不仅着力举办助推青年人才成长的“未来科学家论坛”,2022年又全新推出“首都环境视界”青年学术沙龙活动,推进学术共同体建设。以青托人才为召集人,联合其所在单位,营造“学有专长,意有专趣”的交流氛围,促进会员之间跨学科、跨部门、跨领域的学术交流与合作。全年举办16期沙龙,邀请权威专家、青年学者做客沙龙交流学术报告60个,吸引了来自各地生态环境领域有关管理部门、科研院所、高校、企业的科技工作者参与学术交流与探索,学会学术影响力得到有效提升。
与北京市生态环境局团委联手,持续举办“首都生态环境青年学术演讲比赛”已达21年。2022年以“共建绿色低碳首都,喜迎党的二十大”的主题,来自一线的青年科技工作者紧密结合生态环境领域重点工作,讲述了立足本职岗位勇于创新的科研经历和成长故事,积极为首都生态环境建设建言献策。这一学术品牌活动,吸引各学科领域青年人的参与,为青年人才的成长和脱颖而出提供平台和机会,今年推荐的6名优秀选手进入市级复赛,经过激烈角逐,最终在决赛中获得1个二等奖和2个三等奖的优异成绩。
同时积极融入首都学术交流主平台建设。青年工作委员会牵头承办了北京市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跨学科交流活动,推进了我会与其他市学会间、不同行业和领域间的资源共享、服务链接,为跨学科融合交流工作的持续推进提供了示范。同时,科技创新分会牵头承办了首都前沿学术成果报告会,开启北京地区广受关注的高水平学术交流活动走进生态环境领域的新篇章。我会确定了水环境专业作为首个遴选方向,按照市科协前沿成果遴选规则,最终20个在京的专家团队所取得的前瞻性科研成果入选2022年度首都前沿学术成果。其中北京建筑大学郝晓地教授、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强志民研究员、清华大学刘锐平教授和北京大学刘文研究员等4位学者受邀做报告并进行学术交流。环境教育分会则会同北京师范大学、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生态文明教育研究分会主办了以“生态文明与低碳转型”为主题的第五届国际学生环境生态论坛,吸引了来自二十多个国家近百所国内外高校的365名国际学生参与。线上开幕式观看人数达6万余人,获得了广泛关注。
一年来,高质量学术活动的举办,促使我会着力打造的“首都环境视界”这一学术品牌雏形初具,突出展示了办出行业特色、形成影响力并精准服务会员学术成长的着力点。
(三)坚持创新引领发展,服务于首都生态环境改善
作为首都科技类社团,我会深入贯彻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把弘扬科学家精神作为核心工作,放在首要位置抓实抓好。组织动员广大科技工作者积极进军科技创新和经济建设主战场,投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实践中。
创新开展京津冀职业教育发展 会同天津市、河北省环境科学学会启动开展京津冀三地生态环境领域职业教育工作的试点,积极落实国家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加强生态环境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年初面向三地50所高校开展了生态环境职业教育需求调查,梳理出京津冀环境科学学会职业教育服务项目清单;根据调研结果及国家关于进一步做好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创业工作通知要求,推进建设了生态环境类专业高考招生及就业专项服务网站并已提供首期3个月的公益性定制服务;目前已联系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筹划联合举办京津冀生态环境领域职业教育发展论坛。
为进一步加强在职业教育领域的能力建设,我会联合会员单位、有关社会组织,跨机构组建了产学研用一体化教学团队,被北京市总工会认定为“首都职工教育培训示范点”,面向经开区企业、会员单位开展了两期定制化专业培训,在获得一手需求反馈的基础上制订出下一步定制化培训工作思路,为进一步拓展服务社会能力奠定了基础。
积极参政议政 科技社团作为专业性强的社会组织,最大的资源是人才荟萃、智力密集,有能力为科学决策提供科学支撑体系,因而我会将积极发挥决策咨询作用视为一项重要职责来抓落实。2022年会同北京建筑大学联合承办了市科协“北京中轴线上历史河湖水系及水文化遗产价值评估与活化利用”决策咨询沙龙,为北京中轴线申遗提供了专业支持与建议。这是我会自2020年以来连续第三年策划承办的沙龙活动,按照市科协“专业智库群”的改革理念及建立科学决策“智囊团”工程的要求,针对北京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点、难点、焦点问题连续开展咨询服务,切实加强参政议政能力,努力提升社会影响力的积极实践。
弘扬和传承科学家精神 创新是科学的生命之源,每一个重大成就,都是一代代科学家探求未知、不断创新的结果。科学成就离不开精神支撑,科学家精神是全体科技工作者在长期科学实践中积累的宝贵精神财富。面对新时期高质量发展的要求,我会十分重视在会员中挖掘典型,推出学习示范。
姜林理事长是一位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我国土壤修复领域知名专家,所带领的团队多年形成了严谨治学的求实作风、潜心研究的团队协作,取得了一系列突破性的创新工作成绩,生动地讲述了作为生态环保铁军中一员,在一场场污染防治攻坚战中、在一项项艰巨的任务中普通但不平凡的科技攻坚故事,显现出了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新时代科学家精神;2022年受邀参加了市科协推出的“弘扬科学家精神”主题系列宣传片拍摄,成为引导、培育和增强青年科技工作者勇攀高峰、敢为人先的极好教材。
青年会员刘保献同志,作为北京蓝天保卫战的一线尖兵,入选市科协2019~2021年度青年人才托举工程,先后荣获了北京五四青年奖章、全国先进工作者等荣誉称号,2022年光荣当选党的二十大代表。80后刘保献及其团队在污染防治攻坚战之初,用两年时间完成了对北京大气污染的源解析,打下科学治霾的基础。作为北京大气治理的亲历者,他和年轻同事们跟细颗粒物(PM2.5)“死磕”、见证“北京蓝”背后的故事,既是新生代继承和弘扬老一辈科学家胸怀祖国、服务人民的爱国精神的真实写照。
(四)持续发力打造精品,实现科普理念与实践双升级
科普宣传向来是我会发挥群团组织作用、拓展社会影响力的窗口性工作。根据《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2021~2035年)提出建设全域、全时科学素质建设体系,真抓实干并持续发力,努力推进科普理念与实践双升级。
不断提升科普宣传能力,进一步扩大青少年北京河湖科考系列活动的品牌影响力。以“寻找古都北京的生命印记”为主题,2022年启动了第四季活动——永定河科考,总结多年经验和成果,强化项目化学习思维,精心设计策划推出了分三期进行的全年活动:初识永定河、探究永定河及献策永定河,根据新课标要求调整了《科考指引》编制框架,突出为科考队员们建立科学观念、发展科学思维、乐于探究实践、具有责任意识服务。借助多年活动资源,获得中国科协2022年文明实践科技志愿服务智惠行动支持,以丰台区为试点,开展“双减”背景下打造中小学水生态环境科学与社会实践活动系列课程的实践探索,为全国“智惠行动·百会百县乡村行”贡献一份力量,进一步推进了科普理念与实践双升级目标的实现;入选2022“北京市科普资源”选题计划,获得基层科普行动计划中央专项资助;还受邀参与了中国科协立项的《科普研学基地基本要求》课题的研究工作。同时,在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发起的“我们的城市——优质城市规划宣传启蒙项目”线上征集活动中,河湖科考入选特色创新类活动,以形式和内容新颖、具有一定的创新突破精神成为《我们的城市-北京城市探索手册》中的一员。并接受海淀区教育科学研究院邀请,作为专家组成员参与“利用地域资源开展生态文明教育的时间模式研究”中,支持部分中小学校开展以水为主题的跨学科生态文明教育研究。河湖科考走进中小学校,这是科普精品下沉服务基层的一个重大进展。
与此同时,广泛联合社会力量积极推进北京市民环境与健康素养的提升宣传。由科普工作委员会牵头,与亿天使公益基金会联合开展“共绿色·享生活‘绿艺新生’”青少年环保艺术作品展征集活动,已收到357人报名申请,以废旧日常生活用品为创作素材,利用可持续设计等方式展示循环再生理念,呼吁人们保护环境,节约资源,变废为宝,共创美丽家园。继续开展公民生态环境与健康素养提升宣传系列活动,为进一步增强公众的生态环境与健康意识、倡导绿色健康生活方式,我会组织开展生态环境与健康素养项目资源征集活动,征集反映生态环境有关的知识、科技人物、科技成果等科学内容为相关主题,形式包括但不限于科普讲座课件、科普视频、科普图文和科普动漫,得到了青年会员的积极响应,征集到10个科普讲座和8个科普视频。这是我会应市科协要求积极拓展科普资源的开发,体现科普工作质量在进一步提升。与西城图书馆联合录制“美丽中国,绿色发展”系列公益讲座课程;此外,应北京市生态环境宣传中心邀请,参与了生态环境教育进课堂活动,录制了面向中小学生的生态环境相关纪念日视频课程,并走进校园开设讲座。
综上,一年来以青少年群体为主要科普对象,以精品意识、特色活动及显著成效,我会为提升本市公民科学素质贡献了一份力量。
(五)加强自身建设,在谋求高质量发展中争创一流
进入2022年,秘书处各职能部门建设得到加强,分支机构规范化管理有力支持了业务工作的拓展,获得对党建工作、学术交流、青年人才培养、科技创新服务、科技评价、科普宣传等多项业务工作的外部专项经费资助65.5万元,其中市科协给予了49万元的大力支持。同时,树立精准服务意识,逐步完善会员分级分类管理,工作成效多次受邀在市科协社团秘书处工作沙龙中进行分享交流,服务会员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
明晰权责,规范建设。明确理事会、监事会和秘书处在推动新时期学会发展中的职责定位和分工,全年理事会召开了11次工作会议对人、事、财等重大事项进行了21项审议决策和通报;认真执行24项内部规章制度,推动秘书处的规范建设、高效运转;并接受监事会全程监督及风险提示。
作为学会运营中心,秘书处实行了月工作计划及调度、秘书处工作会议、理事长办公会、重点项目年度预算及进度跟踪等工作制度,全年发文21个,及时呈报并处理了133件来文来函;充分利用新媒体、网站开展宣传,发布会员服务目录和年度重大活动;全年发出公众号推文100篇,阅读量达到3.3万人次,网站2021年2月28日上线至今访问量达到9万人次;圆满完成了年度统计和年检审核,获得北京市科协系统统计调查工作优秀单位称号。
发展机构,分类管理。确定了依托分支机构建设吸收和发展会员,作为近两年创新工作局面、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根据业务拓展需要,2022年初得到清华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相关学院的支持,成立了环评与排污许可专业委员会、环境监测专业委员会2个分支机构。由此分支机构数量已达8个,这是我会探索推行会员的分类管理、树立精准化服务意识服务会员的能力建设成果之一。秘书处还走访了北京市应对气候变化管理事务中心、北京市污染源事务管理中心、北京市生态环境影响评估中心等多家会员单位,根据征集到的服务需求,调整了部分年度重点工作项目内容,扎实推进精准服务的送达。与2018年换届初相比,截至2022年底注册个人会员由102人增为503人,团体会员由21家增至56家。
谋求合作,提质增效。 围绕国家和北京市发布的创新发展政策和本市生态环境工作领域的热点、重点,学会在练好内功的同时,注重向外拓展,又以谋求多方合作、实现共赢为关键。一是充分发挥行业组织作用,联合北京社会企业质量协会、北京能源学会推进绿色低碳发展,共同组织倡导践行绿色社会责任系列活动,督促企业自觉履行绿色社会责任。二是依托科技评价工作委员会,不断完善专家智库建设,积极推进团体标准工作。2022年,6个团体标准获得立项并已着手编制。三是获得市科协专项资助,继续开展科技成果转化试点工作,为园区提供科技咨询与服务。科技评价专业化水平的提升,进一步提升了我会为会员提供精准服务的能力,并助推我会积极参与到现代社会治理体系的建设中。
在开展跨层级、跨部门、跨行业的多向合作中,不断明晰了谋求共同发展、探索提质增效的发展之路是今后一个时期学会获高质量发展的工作方向。
二、2023年工作要点
新的一年,将迎来第八届理事会履新,学会进入到新的发展阶段,在回顾和总结的基础上,在新发展理念指引下,结合区域环境特点,提出6大重点工程的发展任务,希望在构建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参与的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发挥积极作用,为建设美丽中国之美丽首都贡献一份力量。
(一)党建引领工程
从会员中推选符合要求的党员代表组成新一届党建工作小组,按照市科协党建工作要求,为新一届理事会开展工作定位坐标、谋划工作、前瞻布局;同时将传承和弘扬科学家精神作为党建融合的特色而有效载体,从全体会员中深入挖掘体现科学家精神的典型人物和团队,讲好故事,在网站和公众号设置专门栏目进行持续报道和宣传。
(二)组织力提升工程
制订并实行推动适应学会发展需求的人事相关管理办法,开展与绩效挂钩的岗位责任制目标完成情况评估,规范人事管理并加强队伍建设和人才激励。同时,建立和完善分支机构发展考评机制,鼓励分支机构发展特色、增进合作并共同发展。
(三)学术影响力提升工程
以青托人才为召集人继续推出“首都环境视界”青年学术沙龙(每月两期),举办北京环境科学学会会科学技术年会,在已有未来科学家环境论坛、土壤风险管控与修复论坛、国际学生环境生态论坛基础上,鼓励所有分支机构创立有特色的专业论坛,推荐其中1~2个参评市科协“十佳影响力”学术活动。同时,继续向北京市科协提出申请,承办首都前沿学术成果专场报告会生态环境领域大气环境方向。
(四)助力全民科学素质提升工程
重点做好丰台区水环境科学探索与社会实践活动、入选北京市科普资源选题的海淀区水环境主题跨学科生态文明教育研究项目,开启青少年北京河湖科考系列活动走进校园的新发展阶段。同时,积极争取承办单位组织开展北京市生态环境科普基地建设相关工作,并对国家生态环境科普基地纳入统一规范化管理提出工作建议并编制工作方案。
(五)参与现代社会治理体系建设工程
申请承办北京市科协决策咨询沙龙,通过专项资助项目、“千人进千企”计划支持医药、电子、汽车等行业企业的创新发展。联合承办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在京举办的一年一度“环境生态学术研讨会暨科技成果转化展示会”,借助国家级平台对新技术、新产品、新模式、新理念进行推广和应用。
(六)精准服务会员工程
以为会员提供暖心、贴心、细心的会员服务作为重要工作标准,细化会员分级分类管理并提供青年会员助力成长跟踪支持服务。按照“首都职工教育培训示范点”要求, 完善产学研用一体化教学团队课程体系设计,面向会员、重点行业和园区,开展政策解读、前沿成果、理论学习、技术规范、实践操作、职业技能、职业道德等多元化专业培训;结合京津冀生态环境领域职业教育发展规划,联合会员单位建设1~2个实训基地,为高校学生提供社会实践课程及实习机会。
附表:1、2022年主要学术活动
2、2018~2022年青年人才托举工程举荐与培养情况
3、2022年主要科技评价事项
4、2022年主要科普宣传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