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预报:

青年学术

首都环境视界”青年学术沙龙-第二季第21期顺利举办

时间:2023-11-29
2023年11月25日,由北京环境科学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主办、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部联合主办的“首都环境视界”青年学术沙龙第二季第21期顺利召开。本次沙龙由来自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部曹潇元(北京市科协2023—2025年度青托人才)召集,来自企事业单位、高校和科研机构的70名科技工作者参加了本次线上活动。

地下水是我国重要的饮用水源,地下水与地表水、土壤和生态系统紧密相连,了解污染物在地下水中的行为,有助于评估其对周围环境的影响,维护生态平衡和生物多样性。因此,研究污染物在地下水中的运移和转化机制可以有助于制定更有效的地下水管理和治理策略,支持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地下水污染物的迁移转化研究涉及地质学、水文学、化学、生物学等多个学科,是一个跨学科的研究领域,研究过程需要丰富的科学知识积累,同时也有利于推动相关技术和方法的创新。

本期学术沙龙以“地下水污染物迁移转化研究”,邀请了北京师范大学水科学研究院王金生教授作为特邀嘉宾作开场致辞,同时邀请了北京师范大学左锐教授、北京工业大学吴劲副教授、湖北工业大学李毅副教授和北京师范大学曹潇元做主题报告。沙龙围绕毛细带中污染物迁移、地下水水质评价、生态跌水结构对污染物迁移转化影响、高放核废料地质处置的多场耦合模拟等开展学术交流,并与相关领域专家学者共同探讨学习。

左锐教授以“LNAPL在毛细带中的迁移规律及毛细界面阻滞作用研究”作为主题汇报,从腾格里沙漠污染问题引入,分析了LNAPL在毛细带中如何分布,以及在毛细带中污染物迁移过程机制以及影响因子,提出了阻滞变量这一重要的描述阻滞作用的定量指标,最后介绍了多孔介质中微生物与污染物之间的相互作用。报告对如何准确识别潜在的污染源,对于未来污染物修复、污染范围的评估等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吴劲副教授以“地下水质量评价方法及其应用的若干思考”作为主题汇报,以水质评价的历史过程为切入点,从四个演化过程,对水质评价的历史演变进行了总结归纳,从地下水污染指标、标准、模型和分级、表征这五个维度,丰富了地下水质量评价体系,提出了具有代表性的最小评价数据集,用信息熵和数据驱动的权重确定方法,建立了可利用性比较高的评价分级分类,报告为推动不同水体水质评价技术方法的统一提供了新视角。

李毅副教授以“生态跌水结构对潜流带氮素迁移转化的影响”作为主题汇报,围绕生态跌水结构,采用室内水槽控制试验和地表水-地下水耦合的数值模拟方法,对潜流带中的水流动过程和氮素迁移转化过程进行了定性和定量的研究,探讨了四种典型物质在潜流带中的分布规律。利用数值模拟方法,进一步讨论了跌水结构的形态和潜流带渗透率对硝酸盐去除率的影响。报告为生态跌水结构的优化设计提供了基础科学支撑。

曹潇元以“高放废物地质处置核素迁移的多场耦合数值模拟研究”为题进行了汇报,围绕我国提出的碳达峰、碳中和的总体目标,探究高放核废料安全处置的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从区域尺度到预选区尺度,最后到库区尺度,进行了多尺度-多场耦合的数值模拟计算,以此逐渐缩小和聚焦研究的科学问题,最后发现膨润土作为缓冲材料对铀的迁移起到了较好的阻滞作用,在预选区尺度上的安全性评价应充分重视缓冲材料对核素迁移的影响,以及裂隙介质中核素胶体共迁移的机理研究。报告为我国高放核废料地质处置研究方向提供了新的思路。

汇报结束后,本期学术沙龙的特邀嘉宾王金生教授对所有青年科技工作者做出的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并逐一点评了目前汇报人的工作内容以及需要关注的问题和改进方向,同时,对青年科技工作者们给予厚望和期待。本期沙龙促进了从事地下水污染物迁移转化的科技工作者之间的学术交流,拓展了青年科技工作者的研究思路,对于地下水污染评价、土壤与地下水的环境修复、高放废物地质处置等工作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本期召集人:曹潇元

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部,讲师,工学博士。从事地下水数值模拟和地下水污染控制与修复研究工作,近年来主持与参与多项国家重大专项、国家科技支撑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国防科工局项目。完成相关科研成果20余项,出版专著1部,参与编制地下水污染风险管控与修复技术手册。所著论文荣获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第十六届北京优秀青年科技论文奖”,入选北京市科协2023-2025年度青年人才托举工程。

 

“首都环境视界”青年学术沙龙有效激发了北京环境科学学会青年人才活力,助力建设青年人才队伍。

“首都环境视界”品牌下推出的,青年工作委员会于2022年发起组织的青年学术沙龙项目。既是我会做强做实北京市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项目的探索与实践,也是热诚精准服务于青年科技工作者并不断创新的会员分类管理体系建设的重点任务。

“首都环境视界”青年学术沙龙,旨在借助首都站位和独有优势,营造生态环境领域“学有专长,意有专趣”的学术交流氛围,促进包括全体会员在内的科技工作者间进行跨领域、跨学科、跨部门、跨地域的学术交流与合作。2022年为首次尝试,全年举办16期沙龙活动,邀请权威专家、青年学者做了60个学术报告,吸引了来自各地生态环境领域有关管理部门、科研院所、高校、企业的科技工作者参与学术交流与探索,学会学术影响力得到了有效提升。2023年第二季已经举办了21期沙龙活动,有来自不同单位的专家、青年科技工作者与我会青托人才共同完成75个学术报告。